物價大漲薪資不漲

儘管歐洲失業率比疫情前還低,但勞工薪資卻不見成長,使歐洲人在高通膨時代消費能力不斷減弱。

■Europe's unemployment rate has fallen below its pre-pandemic level, but a surge in wages this year doesn't seem likely even thought higher inflation has weakened workers' spending power, according to economists and officials.

過去一年來,不只台灣人會抱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歐洲人也叫苦連天。回顧2020年9月疫情高峰期,歐元區失業率衝上8.6%,到了去年10月降至7.3%,已低於疫情前水平,但勞工薪資卻不見成長。

經濟學家表示過去兩年來歐盟政府祭出龐大補助,付錢讓企業以無薪假取代裁員,以致企業負擔的人力大於實際需求,許多員工空有職位但每周工時減少,薪水自然不會增加。

去年第三季歐元區勞工平均工時較2019年第四季減少2%,也就是說企業如今若要提高產能只須讓既有員工增加工時,沒必要為了招募人力而提高薪資。高盛歐洲經濟學家史坦(Sven Jari Stehn)表示:「勞動市場鬆弛情形比過去更顯著,阻礙勞工薪資成長。」

勞動市場鬆弛難解

去年第三季以來Delta及Omicron變種病毒接連在各地引爆新一波疫情,許多工廠又因員工確診而停工,使得勞動市場鬆弛難解。以德國為例,去年11月全國共有60.8萬名無薪假勞工,高於10月的59.8萬人。

廣告

歐盟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歐盟勞工平均時薪年增2.5%。相較之下,去年9月美國勞工平均時薪年增4.5%。經濟學家認為在大批員工放無薪假的情況下,歐洲企業不像美國企業面臨急迫的缺工問題,導致歐洲勞工也沒有機會爭取加薪。

另一方面,歐洲勞動參與率也比美國高。去年6月美國勞動參與率61.6%,較2019年下滑1.7個百分點。去年第二季歐元區勞動參與率64.3%,與2019年第四季相比跌幅僅0.6個百分點。

在歐洲勞動市場鬆弛持續之際,通膨卻不斷升溫,至今通膨率已高達歐州央行設定目標2%的兩倍以上。在勞工薪資成長緩慢的情況下,歐洲央行認為薪資成長再次推動物價上漲所產生的「第二輪通膨效應」發生機率不高,因此遲遲不願升息。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去年底表示:「經濟數據並未顯示第二輪效應的跡象,也未看出可能導致第二輪效應的勞資薪資協商有所成果。」

相較於美國聯準會預告今年3月前量化寬鬆政策退場並預備升息的政策,歐洲央行計畫今年繼續維持債券購買,且今年不打算升息。

歐洲央行在去年12月曾預期今年通膨率平均落在3.2%,較去年9月預期的1.7%大幅上修。歐洲央行坦言若通膨持續高於央行目標,歐洲勞工可能會發動抗爭要求加薪。

歐洲各大工會已經開始鎖定疫情期間大賺錢的企業,以生產力提升為由爭取加薪。歐洲工會聯合會副秘書長林區(Esther Lynch)表示:「加薪很重要,因為這代表勞工在疫情期間推動社會前進的努力獲得肯定。勞工的付出不只該獲得掌聲,也該獲得財務上的回報。」

面臨低價勞工競爭

然而,歐元區長久來面臨東歐及亞洲低價勞工競爭,以致歐洲各大工會向來將勞資協商焦點放在減少裁員,而非短期加薪,這回恐怕也使不上力。

林區表示:「工會的原則是對薪資協商採取長期策略,以勞動市場整體生產力趨勢及歐洲央行通膨目標為依據,目的是穩定經濟復甦。」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