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存錢不是收入少 而是現金流出問題

文:李美虹

幾年前,某家女性時尚雜誌針對女性讀者做了「30歲成為百萬富翁的人生功課」專題,找我做理財建議,訪談時,我說了一個自以為對方早就知道的理財觀念:「收入減去儲蓄,剩下的才是每月可以支出的錢」,未料,年輕的採訪美眉坦率說,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覺得受益匪淺。我這才猛然發現,原來很多年輕人對理財真的沒有什麼概念。

每次談到「理財」,許多人的第一直覺就認為一定跟「投資」有關,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理財的第一步是儲蓄,這也是最基礎的理財重點。因為如果不懂省錢、存錢,就沒有辦法投資自己、投資商品(股票、基金、黃金、房子等等),然後達到「以錢滾錢」的最終理財目標。

事實上,有很多人是到了30好幾、甚至40歲以後,才知道「如何省錢」。我有個朋友,30歲出頭時,月薪就已經10幾萬元,加上老公每個月也賺10萬以上,合計家庭年收入快300萬元,而他們夫妻不過是養一間總價1千萬左右的房子(房貸約800萬)、兩個小孩,竟然每個月還不夠用,更遑論存錢了。探究原因,就是夫妻倆都是花錢大手大腳型的,買東西跟不要錢一樣,當然存不了錢。

而另一個朋友嫁為人婦後,只靠先生一人工作,月薪不多,只有4萬多元,夫妻倆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結果每個月還能存下錢,幾年下來竟也存了80幾萬元現金,竟比我那位高收入朋友的家庭存得還多。

存錢不難 難的是「決心」

30歲前存到100萬,真有這麼困難嗎?一位朋友說,以前她看電視《大學生了沒》,很多學生都立志說要在大學畢業前存到100萬,所以現在年輕人志氣很大,「30歲前存到100萬」根本落伍了!但「理想」與「現實」總是存著極大落差,前幾年我們雜誌曾與東方線上針對女性讀者合作過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30歲前存到100萬的女性比例竟然只有7%左右,連1成都不到!顯然,發下「宏願」的企圖心雖然可嘉,但是「執行力」才是影響結果的重要關鍵。

廣告

存錢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有沒有決心。事實上,很多人存不了錢,並不是收入少,而是沒有做好「現金流管理」。現金流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現金的流入(進)與流出,例如,每個月的薪水就是穩定的現金流入,其他還包括投資賺錢、買股票或基金的配息、房子出租的租金收入等,都算現金流入;而任何花費就是現金流出,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的開銷,以及不定期或未預期的支出,例如生病住院的自付額,或突然發生事故的花費等等。

現金流入減去現金流出的餘額,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正數代表存下了一些錢,負數就是入不敷出,要動用到老本,或舉債應付(例如刷卡或分期付款)。

加大現金流正數 才能存到錢

因此,「現金流管理」就是如何控管好妳的現金收入與現金支出,也就是「開源」與「節流」之間的關係。如果收入始終大於支出,那麼現金流就會持續呈現正數;但如果始終是支出大於收入,就會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態,下場往往就是以債養債。

在現金流出部分,突發性支出是無法預期的,這也是理財專家常說至少要先預存「3至6個月備用金」的主要原因。而一般性的固定支出,例如食衣住行育樂,則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但卻也最考驗人性,例如,看別人每餐吃好喝好,每天打扮得光鮮亮麗,自己每餐卻只能吃「預算飯」、逛街Window shopping……這些迫使自己降低欲望的「反人性」行為,都在考驗我們的存錢決心。

因此,不想淪為月光族或卡債族,除了要盡可能增加收入來源,提升現金的流入之外,另一方面就常得做到上述這些違反人性的事,才能降低現金流出,加大現金流的正數,存下更多錢。

理財是有階段性的,第一步就是先讓每個月有餘錢,能做到這點,再來談投資──靠投資創造更多現金流入,包括股票、基金、房地產等各種工具,賺取差價或定期收入(配息或租金),加速資金的累積;等到累積到夠大的資本時,才能達到不必靠工作收入,也能有錢花的財富自由境界。

★延伸閱讀★
做外幣定存要注意這3件事
買賣外幣前先搞懂外匯牌告的「買入」與「賣出」
買房好還是租屋好?
帳戶分流法 替衝動消費設定上限

提早10年存錢 比存30年更有錢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20餘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目前在《Money錢》《女人變有錢》擔任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