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復甦,報復性消費來了!成衣雙雄靠「關鍵兩招」搶商機!

去年,紡織業走過黑暗急凍的一年,沒想到,今年上半年市場強勢復甦,讓業界掀起「供不應求」之亂!包括儒鴻、聚陽皆寫下第一季營收與稅後淨利新高,業者透露「下半年只會愈來愈好。」能搶下這波報復性消費商機,原來這些業者早已默默在做「這兩件事」…

「今年紡織業需求很旺,加上缺櫃未解,客人甚至願意花空運費載衣服!」國內兩大成衣廠儒鴻、聚陽異口同聲提到,客戶「求衣若渴」的現象,只為迅速到貨、準時上架!

聚陽協理林恆宇透露,目前品牌約有10%成衣遭海運之亂影響遞延,但因終端市場大爆發,品牌不惜砸重本、將其中3~4%改走空運,「客人願意付這個錢,代表他們有把握賣掉,且不用折扣。」他說。

去年疫情一度凍結服裝消費市場。但今年隨各國解封、紓困案盡出、疫苗開打,消費市場報復性反彈。包括Nike、UnderArmour等大品牌業績,都有兩位數成長。品牌商更在一夕間擠出大量訂單,湧向儒鴻、聚陽等供應商。

品牌庫存低、終端需求爆,紡織業迎來大搶單

「品牌一直在上修預期,以機能休閒服下單量來說,幾乎是翻倍!」林恆宇表示,疫情漸緩之下,民眾重新走向戶外,也讓擅長機能服的台灣紡織業重新找回主場優勢。

儒鴻副總羅仁傑則透露,不只需求激增,今年品牌有餘裕,也更樂意嘗試新款式、新用料,並進一步推升產品價格,挹注獲利。

從財報來看,成衣雙雄第一季營收、稅後淨利紛紛突破歷史新高。

以儒鴻來說,前四月的單月營收都超過25億元,3、4、5月更突破30億,這般數字在過去幾乎前所未見。

廣告

羅仁傑樂觀評估,接下來還有機會續創佳績,「目前訂單都已看到年底!」

事實上,業績能突破歷史新高,不只單靠「需求回溫」,觀察國內兩大成衣雙雄,都是憑藉兩大共通點、提前佈局,才順利搭上這波順風車。

借疫情對服飾業的衝擊,聚陽甩開跨時尚代工的標籤,緊抓未來「運動休閒趨勢」。賴永祥攝
借疫情對服飾業的衝擊,聚陽甩開跨時尚代工的標籤,緊抓未來「運動休閒趨勢」。賴永祥攝

借疫情對服飾業的衝擊,聚陽甩開跨時尚代工的標籤,緊抓未來「運動休閒趨勢」。賴永祥攝

關鍵一:趁勢招工擴產,備戰產能實力

其實,紡織業供不應求之亂,背後還有供應鏈洗牌重組下,許多廠商被迫退出,所衍生的供給緊縮。

去年,由於疫情打亂市場、供應鏈,品牌為求保險,多將訂單集中下給大型、可靠、非中國的供應商,以避開美中貿易戰、中小廠因疫情倒閉等風險。

如今,雖然情勢逆轉、轉為供不應求,但不少中小廠退出市場,品牌一時受限疫情,也很難到各地查廠、找新供應商,訂單需求只好全擠在大廠排隊。

對此,儒鴻從去年起便趕忙招工擴產、吸收倒閉小廠釋出的熟練成衣工,將產能從1000至1100萬件,快速拉升到1200至1300萬件。今年年底,印尼廠也會正式啟動量產。

聚陽則在今年初啟動現金增資、股本擴增10%,以加速擴產計畫。從過去每月平均增設三至四條生產線,如今加快成每月七至八條,預計增加20至30%產能。

但就算如此,林恆宇仍表示,新增20%產能仍無法支應客戶激增需求;羅仁傑更透露,如今訂單已排到今年底,明年年初正要開始洽談,第一季之後業績只會愈來愈好。

關鍵二:數位轉型,接單更快、成本更低

其次則是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下,各國封城鎖國,客戶無法來台開會、看樣品、參觀展間,大廠都被迫提早讓數位轉型成果上線。

「現在很多新訂單要求速度更快,其實前提就是廠商要自動化、數位化、導入AI。」林恆宇說。

好比如今市場爆發,供應商必須能迅速反應,從分析市場需求、判斷訂單利潤、到提前採購環保原料等,都是接單與獲利關鍵。對此,聚陽也早已備妥一套整合性的資訊分析系統應戰。

而儒鴻則靠數位轉型撙節成本,如過去和客戶來回修改訂單、調整配件輔料、改價格,就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

但自從導入AI系統後,不光接單速度更快,人力成本還更低。他笑說,「我們員工薪資有提高,但營業、人事費用卻下降。」

「如果沒有這些數位能力,根本不用談接單。」林恆宇直言。

不過,今年紡織業爆發也非毫無隱憂,業界分析,目前最大變數在於航運、疫情和營收跨月認列等因素,以聚陽五月營收來看,便受塞港影響而月減 48.4%。

但,除此之外,今年成長仍相當可期。展望2021年的紡織業大爆發,成衣雙雄早已充分備戰,準備磨刀霍霍,搶進後疫情報復性消費商機。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