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創造新服務 台灣熱點

新冠疫情爆發加速數位科技的創新應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日前在工研院院士會議指出,未來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空間,是服務業的國際化。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認為,新服務並非單一產業,未來台灣應採取「螞蟻雄兵」的方式,由應用端聯合發展。

工研院日前舉行第9屆年度院士會議,以「全球經貿重整秩序,台灣產業新定位與新契機」為主題,為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出建言。

本屆院士會議召集歷屆工研院23位院士,其中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施崇棠等大老,以及7位新科院士,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院化學講座教授翁啟惠、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緯創資通董事長暨策略長林憲銘、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等人。

施振榮指出,未來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空間,是服務業的國際化,機會是現在台灣所創造價值的1000倍。服務業的國際化,有賴資訊平台,配合當地一起執行。這個發展模式是以內需帶動外銷,在微笑曲線來講,就是由右(市場需求)來引左(智財與技術)。台灣未來的成功模式,要以硬體加軟體(包括經營的KNOW-HOW)與應用,在服務的基礎上,發揮新思維、打造新的服務型態。

杜書伍等工研院院士指出,面對數位科技所帶來數位轉型的趨勢,加上各國製造業在地化的需求,將迫使製造廠商需要全球布局,因此,台灣應發展使用者為中心的系統架構,形成智聯網的數位經濟;整體產業由應用端聯合發展,從ICT、軟體到服務,產品要便於使用,系統架構平台設計很重要,從功能模組到末端應用可以同時發展,以世界為市場邁進。

另外,工研院院士指出,傳統產業與高科技同等重要,水泥、石化等傳統產業提供電子產品所需材料,在傳統產業的轉型面向上,廢棄物與二氧化碳排放是全世界的問題,需要發展碳捕捉技術、廢棄物處理技術與方式,也需要檢視調整相關法規。而能源自主與智慧電網的穩定安全以及可靠度技術發展至為重要,牽動整體經濟與國家安全,需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