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錢過好生活 這幾個方法一定要學起來

文:李美虹

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我發現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太多人無法思考10年後、甚至20年後自己的生活樣貌;又或者想要打造一台自己的印鈔機(被動收入),但卻對工具、方法毫無頭緒,白白浪費了「時間」這個累積財富的好朋友!

或許有人會問「想要不工作就有足夠的收入維持生活」、「想要花錢時不需看價格」這樣的目標還不夠明確嗎?沒錯,這樣的目標設定依然不明確,因為你缺乏了「量化數字」這個重要動作,少了量化數字這個重要動作,你就無法找到適當的工具及可執行的方法。

所以,建議還在努力工作、存錢的年輕族群,一定要善用時間價值累積財富,做法就是「量化目標+尋找適合工具」,並且「及早開始」。

做法1:根據期望的生活方式 量化目標

該如何從需求角度來設定自己的量化目標?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給勾勒出來,然後你就可以進一步去推測,如果想要過這樣的生活方式,每月需要的生活費用是多少?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計60歲退休,希望自己有30年的退休生活,接著你必須列出退休後每年可能的支出清單,算出生活支出總費用,然後再計算出退休金缺口,即「預估所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總額」減去「已經準備的3個退休帳戶總金額(勞保+勞退+已自存的退休金)。」

根據這個退休金缺口,以及所需準備的時間,來計算出需要的年化報酬率是多少?然後就可以鎖定符合的理財工具,或者以資產配置的方式來達成,這時你就能明確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該承擔多少風險。

廣告

做法2:依據個性與年化報酬率 選對適合工具

一般我們比較正統的作法是:目標金額=每月投資金額×年化報酬率×投資時間。當時間與投資金額固定時,年化報酬率也跟著決定,當然,理財標的或資產配置範疇也因此定調。

但是,回到實際操作面,每個人適合的理財標的並不相同,例如有人只愛買累積型的基金來賺資本利得,但也有人是偏重能每月配息的債券基金;有人是靠存股賺取現金股利……

做法3 :及早開始 勿因利小而不為

投資需要資金,先累積一桶金是專家們一致的建議。所以,小資族除了一直努力工作賺錢外,還要充分發揮「勿以利小而不為」的精神,一方面用信用卡消費盡量延後付款,但原則是不欠卡債,另一方面是盡量讓手中的錢都能利用時間創造更多價值。

買基金注意這3件事 拉高賺錢機率

不論你選擇的是哪一種投資策略與理財工具,成功者的經驗發現,不過是同樣的動作重複做,長期且紀律地執行,如此簡單而已。

以買累積型基金為例,不論是定期定額或不定期不定額,建議年輕人只投資累積型(不配息)的基金,並且善於運用網路下單平台,靈活運用「逢低加碼、逢高減碼、存到一桶金就出場、日日扣」等功能,這樣就能在一個波段後豐收出場,然後繼續迎接下一波段的機會。

另外,「母子基金」的做法也是值得推薦的。「母子基金」的功能是長線保護短線,短線提升長線的績效。例如母基金是相對穩健的基金,子基金是波動大的基金。由母基金每月提撥一定金額投入子基金,然後子基金設定停利目標,停利時就回到母基金,此為滾入再投資自動機制的一種。

此外,在執行定期定額或不定期不定額投資,還需要注意這3件事:

一、定期定額投資,從低檔扣款累積本金,當市場往上一段時間,成本會越墊越高,定期定額的效果會隨著遞減,即報酬率增長速度會減緩,此時通常已接近停利點。而停利時機可以依據投資人自己的設定,或者參考投信投顧公會公布的定期定額扣款人數這項指標,當人數回到先前高點,即為獲利出場時機。

二、遵守「3要」與「3不要」原則。3要是:低點一定要扣款;達停利目標一定要出場;定期定額一定要繼續進行。3不要是:不要買著就不管,需定期關心;不要下跌時停扣;不要停利點到了卻不出場。

三、可採用「358操作法則」來拉高定期定額獲利,亦即一開始定期定額5,000元,若下跌10%,加碼變8,000元,上漲15%減碼變3,000元。

存股或買配息基金 創造穩定現金流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存股」的好處,因為只要選對每年都能穩定配息的好股票,就可以不要天天四處問明牌、還能避免經常短進短出的惡性循環。存股,是盡量把錢都放在高殖利率的股票中,把現金股利當作未來退休後的現金流。

存股需要培養「抱緊處理」的心態,也就是挑到好公司後,就要一直抱著、以好價格買進才抱得緊、上下震盪就能處變不驚。

另外,買配息債券基金也是一種可以獲得穩定現金流的工具。我認識好幾個朋友,他們10幾年來定期定額買進配息債券基金,到現在,他們每月的配息收入已經可以超過5萬元。對他們這些人來說,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就跟存定存一樣,花時間找能提供手續費優惠的投信、基金申購平台,不怕麻煩的開戶買進,然後每月看一下總資產的變化,以及個別基金的績效表現,適時調整。重點是要不斷地繼續投資,長期且紀律地重複著「每月檢視資產」以及「定期定額投資」,如此簡單的方式,也能讓你退休後生活過得順心如意。

假設報酬率6%,每月定期定額需存入多少錢?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