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周小川:人民幣國際化是早產兒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8日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早產兒」,原先並未規劃在2010年開始推動,而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有兩個台階,一個是危機造成需求,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另一個則是主要儲備貨幣多用於制裁等金融制度,給了其他貨幣更多機會。

目前擔任中國金融學會會長的周小川,在2002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人行行長,任內致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包括與各國洽簽本幣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以及提升人民幣在IMF特別提款權等,堪稱是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推手。

周小川8日在財新峰會上指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應是漸進的過程,而且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早產兒」,本來中國並沒有打算在2010年、2012年左右開始推人民幣國際化。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因流動性不夠的問題導致擴大本幣的使用。當時,中國與部分國家採用本幣互換的方式支援貿易投資結算,緩解流動性問題。

周小川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現在有兩個「大台階」出現。一是危機會造成特別的需求,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當中的使用;二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出現問題,主要儲備貨幣國家過多應用金融制度,比如制裁,也會給其他貨幣提供更多機會。

在外匯管制問題上,周小川坦承,跨境匯款的不便利,主要不是技術選擇、技術系統上的障礙,主要是政策和體制上的障礙。因為有的國家對外匯進行管理,包括匯出、匯入、兌換的障礙,一旦涉及到兌換就涉及到全球匯率體制的協調問題。

針對數位貨幣議題,周小川表示,五年甚至更久以前,一些印鈔造幣廠商曾提出紙幣的替代性做法可能是數位貨幣,但並未著重討論應用區塊鏈或者是分散式記帳系統的可能性。中國從那時候就開始進行一些研究,但是一開始的研究進展不會突飛猛進,因為技術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掌握。他說:「現在已經搞了不少年了,可能有不少想法了。」

另外,周小川表示,他比較關心Libra託管的準備金數量如何確定、品質如何,也就是說託管的錢是不是真正作為備付使用,另外就是有沒有賺取利潤的動機。因為在中國,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說是要做支付,但是有的支付機構實際上盯著預付金的利息收入,也可以做其他的投資從中獲取收益。(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康彰榮/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