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銀行陸續撤台 金管會分析四大原因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花旗銀行上週四(4/15)宣布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的13國消金業務,讓國內人士擔憂可能引發其他外銀跟進。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21)天表示,外商銀行離開台灣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海外母國策略調整、法遵成本提高、數位化發展,以及國銀提升競爭力提升,並非看衰台灣市場。其實現在還有外商銀行要申請來台,只是作業程序還在進行中。

近年來外商銀行紛紛撤台,陸續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澳盛銀行等,預估未來會有更多外銀撤離台灣,恐產生一波骨牌效應。金管會資料顯示,去(2020)年花旗銀行台灣的子行,稅前盈餘為97億元,比起2019年的146億元,年衰退高達33%,去年的稅前盈餘也是近5年最低。

黃天牧指出,外銀撤離並不是台灣的問題,一大原因是跨國銀行現在在各地區消金市場,確實受到當地銀行競爭力的提升,逐漸失去優勢,再加上數位金融轉型,也讓銀行不敷成本。

但有立委質疑,花旗銀行決定要撤出的前一天,才告知金管會,一點都不尊重主管機關,強調既然業者急,就更應慢慢依法審查。黃天牧回應,金管會非常重視員工權益與客戶保障,本週一(4/19)就已主動約談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日前也發函給花旗銀行,要求確保及落實客戶權益。

對於花旗銀行退出台灣個金市場,卻保留企業金融業務,立委提醒金管會,業者想打的如意算盤,就是想把台灣眾多的高資產客戶介紹到香港或新加坡。黃天牧強調,不論根據WTO入會承諾,或是2至3年前金管會的函令,台灣花旗銀行的財富管理客戶,不能讓沒在台灣經營分行或子行的銀行所招攬,金管會將密切關注並嚴加執行這項政策。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