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綠基建潮 新商品超級周期現

【時報-台北電】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通膨大幅上揚,市場估測隨著經濟重啟的復甦機會,通膨壓力應能獲得紓減,意志銀行集團國際私人銀行部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劉佳12日在專訪中表示,「GO GREEN」已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2022年開始大量投入綠色基礎建設,需要大量大宗工業商品,商品價格將面臨新的上行壓力,需注意會有新的商品超級周期出現。

各國投入興建新的綠色基礎設施,德銀認為,初期的勘探/建造方面會屬於能源密集的性質,將推動到工業商品的需求,如銅及鋰等,這種現象稱為「綠色對立面」(green antithesis)」,重新調整的政府政策,估計會改變商品的整體需求。

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落實,對各界也會是一種壓力,二氧化碳市場不斷演變迫使企業需在財務上持續調整,或是過往固定對能源投資的慣例都需要改變,許多方面都需重新評估。

劉佳指出,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可能下降,會是通膨緩解的第一個訊號,但這不會是一個穩定趨緩的情況,上半年的上行壓力會持續,下半年則要隨著多國貨幣政策的調整才得以看到較明顯的緩和趨勢。

意志銀行集團財富管理環球首席投資總監羅定忠在2022年年度展望報告中特別提醒,面對所有的變動環境,大家都不應對任何「基礎」情境掉以輕心,疫情已向人們展示「複雜的問題,通常不會有全面及快速的解決辦法」,2022年雖然是轉變至回歸常態的一年,仍有地緣政治、科技等許多體系同步進行改變,「復甦的道路永遠都不會是一帆風順」。

廣告

劉佳提醒,2022年商品價格不會穩定,「不是馬上回到正常情況」,石油供應將仍然受到約束,尤其在2022年下半年,伊朗的石油產量可能增加,美國頁岩油田也緊盯市場價格和生產成本,因此油價不大可能大幅上升;同時,從更仔細的層面看,ESG策略、另類投資及進一步的風險管控,2022年全部都會在投資組合中發揮作用,不採取ESG原則的投資者很快就會面臨「擱淺資產」的風險。

面對上述的非典型風型,除了綠基建力,德銀財富管理和法國巴黎銀行不約而同,加大「藍色經濟」的投資倡議,法巴銀的10億歐元「藍色經濟基金」邀請銀行同業、保險公司和投資人協助藍色經濟轉型、重建海洋和恢復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透過貸款、承銷、投資活動及經營客戶關係,此外特別注資於新創圈,包括集團內部的新創加速器,以及永續海洋聯盟等外部組織成立的新創公司。(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