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皿造出的雞塊,你敢不敢吃?新加坡批准「試管肉」,開啟食物革命

(示意圖,非文中所提人造肉) (來源:Dreamstime)
(示意圖,非文中所提人造肉)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庭瑋 編譯

你敢吃從實驗室培養出的肉嗎?新加坡食品局週三(2日)宣布,由美國新創公司Eat Just培養出來的「試管肉」,符合安全標準,未來可以用來做成雞塊,開始在市面上販售,達成吃肉不必殺生,也不會破壞環境的願景。

《金融時報》指出,上述的「試管肉」是自動物的肌肉細胞培養而來,和已經蔚為風潮的「植物肉」,以豆類等植物來源蛋白質製作而成,有所不同。

植物肉、試管肉將慢慢取代動物肉

據《衛報》報導,美國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去年發布報告指出,到2040年時,全球人類食用的肉類中,將有60%被植物肉和試管肉等替代性肉品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WEF)也指出,巴克萊銀行(Barclays)預估,到2029年,替代性肉品的市場規模價值可能達到1400億美元。

慈善組織傑里米·科勒基金會(Jeremy Coller Foundation)中,致力於永續食品系統的的沃德爾(Rosie Wardle)告訴《衛報》:「從牛排到海鮮,各種替代性的選擇出現。」

科爾尼的分析師格哈特(Carsten Gerhardt)說,「試管肉」在新加坡獲得批准,可能會加快進入其他先進國家的步伐。Eat Just 則在聲明中表示,這個消息象徵「全球食品產業的突破」,這個產業力圖尋找能維護環境的肉類生產方式。

然而,美國非營利機構Good Food Institute的佛里德里希(Bruce Friedrich)表示:「未來食物確實是新趨勢,但替代性肉品的價格不能趕上傳統肉,幾年內還是很難成為主流。」

新加坡為提高糧食自給率,力推食品革命

《彭博》報導,新加坡人口約570萬,但糧食自給率僅有10%左右,近期由於疫情暴露了全球糧食供應鏈的脆弱性,該國也將制定計劃,扶植高科技農業、投資新型態糧食生產,它們明年將啟動一個農業食品技術中心,開發可在整個地區共享的城市食品生產系統,希望在2030年前,達成糧食自給率30%。

廣告

過去,新加坡就致力於騰出更多城市空間,例如在頂樓空地種蔬果、沿海地區擴大養殖魚類等,提高農業產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食品科技計畫主任陳威廉(William Chen,音譯)也表示,新加坡還發展垂直農業,像是從廚餘中回收具有營養價值的原料,以及利用昆蟲,藻類和培養肉作為替代蛋白質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如今首開先例,開放「人造肉」進入市場。

(參考來源:FTWEFThe GuardianBloomberg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台灣人均GDP將破3萬美元!為什麼一般人無感,一文「突破盲點」

台積電部門名稱,為何一改再改?我待了十年,看懂的企業轉型眉角

台灣人最愛說的3句口頭禪,其中一句竟是「社交殺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