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對陸曝險創新低 學者:投資中國要更謹慎

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RTI資料照片)
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RTI資料照片)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在央廣「這樣看中國」節目中表示,在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與美中貿易戰的雙重夾擊下,國銀對中國曝險降到史上新低。蔡明芳提醒,在美中持續衝突、較勁,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受內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投資中國要更加小心謹慎。

金管會日前表示,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到今年第2季止,降至新台幣1兆5674億元,占淨值比連續8季下滑,降至40.9%,創歷史新低。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對此表示,銀行、金融業的往來,對於一個國家的曝險不外乎就是授信,授信就是一般所謂的貸款,還有投資,去投資當地的一些債券或基金、在當地的一些投資,以及銀行之間的拆借。過往大家看到中國的經濟非常不錯,授信是不斷地增加,但是到了2019年時就開始慢慢降低。

蔡明芳指出,整個金融業曝險之所以會下降,除了肺炎疫情以及洪災等因素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外,當美中對抗、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是越來越明確的時候,一般的外國投資人還敢去投資嗎?一旦投資卻步,中國當地的營業活動就會減少,生產需求也就會下降;廠商在中國的生產變少了,需要借錢的理由也就不見了,因此授信的需求就有可能從中國移到東南亞國家或是台灣。

蔡明芳還說,對中國曝險降低,也可以解釋為中國廠商的生意不好,或是在中國境內的很多廠商生意不好。原因是歐洲和美國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動受疫情影響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的時候,原有的需求當然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一些出口廠商就沒有出口,其生產需求沒有那麼大的時候,對於資金調度、和銀行借錢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高。

蔡明芳提醒,當前的狀況跟過去確實有很大轉變,當海外對於中國的授信降低的時候,當中國跟美國持續不斷的衝突,不管是在政治或經濟上較勁的時候,大家對於中國的投資要特別小心、謹慎。

詳細節目內容請收聽「這樣看中國」節目。(請點選連結頁面上的耳機圖案收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