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股份應該獲得恆指更多的愛?

美國有研究發現:市場的散戶平均年齡會影響股份的交易平均價。假若散戶平均年齡達到一定水平,交易金額甚至會很難上升,年齡偏高可能表示願意冒險的意欲下降,同時也影響了投資組合的選擇。

香港股市也有類似情況。平均年齡達到中年以上的散戶,往往鍾情於大藍籌,例如匯豐(SEHK:5)等核心金融服務行業。

用來反映香港股市交易活躍程度、股價升跌的恆指,負責設計的恆指公司定期對影響指數的成份股比重作出修訂,一貫做法是選擇50隻大手買賣的股份,按市值大小以及相關流通量為指標。截至2020一季度,金融業由於在香港市場交投活躍,加上個別股份的流通量可能被高估,導致行業的比重接近一半 。

以股份市值加權來制定指數,好處是可以集中反映市場對某些股份的價值預期。但這種基於「分析過去」市值的做法,雖然多年來被市場接受,但無法指導市場捕捉那些像Netflix(NASDAQ:NFLX)一樣能在短時間內市值上升的股份,繼續採用只會把指數看成像一台運作多年的機器,不再靈活地反映未來經濟實況。

簡單以市值加權來設計指數,亦會迫使投資者按成份股的市值比例構建組合,間接激發偏向性(implicit bias)的投資情緒,亦會做成某些成份股股價過份偏高、或某些成份股一旦出現壞消息而引發市場股災。

恆指反映了香港經濟狀況,猶如香港人的公共財產,但很少有投資者會認真考慮恆指的設計細節、以及那些細節是如何影響香港的經濟活動。就好像某種天天在身邊、但缺乏深入理解的事物,情況就好似「這麼近、那麼遠」一樣。

留著你在身邊 心仍然很遠

恆指採用的流通量調整市值加權設計,會導致投資者過份重視股份的交易買賣價格,不關心是什麼原因推動股份的經濟價值增長。一般散戶投資者只希望以最小的交易成本,買入並持有可以跟隨市場走向的股份,這種「怕輸給別人」的心態,很容易重覆別人的定價錯誤,甚至加劇資產泡沫的形成。

廣告

由於缺乏對成份股以外其他股份的深入認識,可能會迫使一些投資者不願意將資金投放在其他低市值股份上,特別是創新經濟價值的股份。而且被動投資日益活躍,他們的估值途徑不同於主動投資者,交易策略又容易引發價格波動,因此他們更傾向於追蹤簡單的指數構成,有助於推動他們的業績,但亦阻礙了主動投資者發掘成份股以外的另類投資機會。

想伸手拉近點 竟觸不到那邊

恆指基本上是一項屬於地區的指數,僅反映香港市場的交易狀況,因此港交所(SEHK:388)的經營策略、以及香港的營商環境是影響恆指的最重要關鍵。

恆指的設計採用了傳統的做法,以主要行業來劃分,目前成份股的行業包括金融、公用、地產及工商四個分類,某些股份相對較小的價格變動,就足以嚴重地影響指數,意味著投資者很難按指數波動,對其他股份的潛在價值,以指數波動作出有效的風險與回報權衡。

有很多原因令恆指公司很難改變市值加權的做法,但可以考慮加入其他因素,跟踪某些股份的特定績效,把分類改為核心服務行業、核心工業及製造業、穩定收入行業、及創新經濟價值行業;也可以考慮採用基於某些規則(rule based)的方法,對股份按市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加以加權,包括:股價向上的波動率、股息收益率、市場佔有額增長率、連續兩季的淨收益增長率等等。

假如改變恆指的設計, 能夠吸引更多元化的股份在香港上市,可以推動創新並鼓勵資金流入。目前香港股市跟其他歐美市場比較,成份股中最缺乏的行業包括:生產電動汽車或發動機、先進物流行業、生物技術、集成電路製造、帶領潮流的娛樂業、以及網上零售等等。

上述那些股份應該獲得恆指更多的愛,最近生物科技及醫藥行業的表現,就比恆指代表的成份股表現更出色。

投資者需要知道什麼

投資者可能已經意識到,香港的投資環境並不適合散戶進行指數追踪。事實上,很多投資者認為金融服務業不應該再主導香港市場,但更讓我們擔心的是:香港作為國際市場,已經開始出現老化的跡象。為了避免墨守成規,影響了香港的經濟發展,恆指公司應該拓寬思路,通過小規模的實驗,找出更好的指數設計方案,積極推動香港的投資未來,而不僅僅是分析過去。

投資博弈的規則在資產泡沫的年代過後會發生改變,變革的推動者將會是香港每一位投資者。投資者需要以權衡風險的價格買入成份股以外的其他股份,因此需要有相應的指數幫助比較投資結果,如果指數不能夠反映最需要的衡量標準,那麼投資就只會是一種賭博猜測而已。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Dessie Cheung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