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電商鏖戰,異業結盟搏勝出

【時報-各報要聞】台灣電商玩家走過2018年的補貼戰,競爭逐漸回歸商業本質。業者表示,整體電商市場看起來仍然樂觀,不少實體銷售仍往網路移動,但「餅越大、競爭也越強烈」,每家電商需要找到各自的特色,才能站穩一席之地。當不再大打補貼戰,如何拓展市場?

2019年起,各家電商更專注於行銷基本功,「異業結盟」即不少電商採取的策略,如創業家兄弟、網路家庭等皆積極透過異業結盟,擴大營運觸角,為業績衝出好成績。

資策會MIC針對台灣網友網購行為調查指出,台灣消費者對於網購依賴度越來越高,去年網購金額為26,587元,較2017年微幅成長,而網購消費占比從2014年的12.3%,增至2018年16.5%。除此之外,台灣人每月的網購金額,也從2014年的1,807元,提升至去年的2,207元,成長幅度達22.6%,顯示台灣網友網購習慣持續加深。

對電商產業發展,業者多半樂觀看待。走過近兩年的補貼戰,台灣電商發展回歸商業本質,而網購的快速發展,更瓜分了實體的不少份額。MIC指出,以實體與網路的消長來看,以服飾類別、3C產品最受影響,服飾網購比例(62.6%)已超越百貨公司(50.5%),而3C產品網購比例(62.7%)則持續接近實體專賣店(71.9%)。此外,消費者於百貨的平均提袋率為48.1%,然而40歲以下族群提袋率卻低於平均值。

面對激烈競爭、流量紅利消失,台灣電商近期積極轉向異業結盟,例如網路家庭旗下PChome24h就攜手日本樂天集團,擴大生態系,旗下露天拍賣則是與美國ebay結盟,以台灣的在地服務為基礎,逐步連結國際,透過線上線下的整合,擴大營運觸角。

廣告

創業家兄弟也積極擴大策略聯盟,旗下松果購物自2016年成立以來就積極拓展異業結盟,包括一開始先與比價網站如Feebee、FindPrice、Ezprice、BigGo合作,瞄準對於價格敏感度高的族群,帶來不錯的導流成效。2017年~2018年間,則看準許多現金回饋平台或社群平台切入網購成為新興消費模式,因此攜手回饋導購的夥伴如Shopback、美安、LINE購物等,以引入新客。

近期松果則是尋找品牌話題、虛實整合、粉絲經濟夥伴,例如近期結盟「Ocard」串連線上線下,另外也攜手中華職棒並販售中職獨家聯名商品,帶來全新客群。目前松果異業合作夥伴貢獻比例,占總交易額的兩成。(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劉季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