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瑞信證許忠維:總體成長會比去年好

【時報-台北電】時序進入2018年,總體經濟成長會比2017年更好,受惠全球經濟成長及iPhone延遞效應,企業獲利成長可望由8.1%上升至10.8%,台股2018年底目標值為11,200點,惟在iX銷售風險下,資金流向金融與傳產族群機會高,並以原物料為尤。

展望狗來富年台股走勢,全體企業獲利成長率可望自2017年的8.1%,再向推升至10.8%,主因有二:

一、全球總體經濟成長再提升:全球經濟成長率(GDP)由3.2%提升為3.3%,而台灣的GDP成長加速更快,從2017年的2.5%可望一舉升至2.9%,台灣GDP會比2017年來得優。

二、台灣企業獲利成長動能高:企業獲利是影響股價最重要的驅動力,扣除一次性的獲利影響,2018年國內企業每股盈餘(EPS)成長率將從8.1%上升至10.8%,因此,從獲利成長的動能來看,同樣較2017年的表現來得好。

不過,企業2018年獲利並非平均分配於各季中,而集中在今年首季。國內企業獲利年增率2018年首季即達25%、且占比達全年的一半,其中大幅成長的動力來自iPhone,並多集中於權值股的表現,以台股4大天王佔整體企業獲利85%為尤,由此可知,iX銷售情況將成為台股的風險關鍵。

針對美國經濟,樂觀看待美國總統川普稅改方案,將對美國經濟提供短期動能;而當美國成長動能加快,則有利於出口佔GDP高達70%的台灣。因此,先屏除iX銷售未如預期的風險隱憂,全球總體環境發展目前看來實為樂觀可期。

廣告

目前台股股價淨值比(PB)約1.8倍,維持在歷史平均位置;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2.2%,高於中期平均值的11.6%,在整體ROE及獲利預期下,台股目前評價合理,大盤指數2018年底目標值上看11,200點。

未來在沒有遭遇非預期的經濟風暴下,可用一個標準差、約10%預估台股指數上下點位,年底目標值11,200點,而低點則看10,000點。

針對外資布局台股動向,「該布局都布局了」,外資近2年對台股大動作買超,2016年聚焦在被動式基金、2017年則關注主動式基金;即使如此,預期2018年上半年資金不會有大舉退潮、匯出台灣之舉。

未來除非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步調太快、或蘋果供應鏈未來表現未如預期等,被動式資金才會有撤退之虞,不過,現階段看來,Fed不至於激烈升息、縮表,只是外資買超動作將不若前2年大。

但從金流來看,反倒是壽險股將會持續吸引資金進駐。「其實,過去12個月壽險買超的金額已經超過外資了」,壽險公司2017年對台股買超超過100億美元,已勝過外資去年的60億美元買超。

進一步預估,壽險公司2018年將會有500億美元的保單新錢,以比例配置來看,可望對台股投入40~50億美元,壽險公司對台股的買超有機會比外資來得明顯。

壽險公司投資屬性多長期持有,偏好買進高殖利率、低波動、低beta值個股,這類型個股走勢呈溫和穩健,但2018年表現可望優於大盤。隨國內稅改方案也順利通過,股息所得稅從45%降低至28%,也有助於增加散戶進場動機。

大陸對台灣來說是除了美國外的另一大出超市場,大陸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台灣關連性逐升,若大陸市場成長速度減緩,對台灣影響勢必大於日本、歐洲等國家,所幸目前看來,大陸經濟情況仍屬樂觀。

未來除關注各國經濟動能外,也需留意貨幣政策動向。台幣在2017年強勢,惟若美稅改通過使短期經濟動能走強、Fed升息或縮表速度比預期快,將使美元轉強,恐不利於新興市場。瑞信證券團隊評估,當美元對新興市場貨幣升值逾5%,新興市場就會有較大的修正。

2017年電子股表現已經大幅勝過大盤,目前台股指數位於10年平均值,而電子股估值已在一個標準差之上,傳產及金融仍在一個標準差之下,2018年首季某些電子股仍有風險之虞,反倒可多留意傳產、金融類股,傳產族群則以原物料為尤。

在選股方面,建議可挑選PB值仍在中期平均值下、EPS正成長股,並避免對特定產品有過多依賴的公司。(瑞信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許忠維口述,記者方歆婷整理)(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方歆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