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20個國家實施糧食出口限制令,恐招來另一波通膨壓力炸鍋

【財訊快報/陳孟朔】《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全球糧食安全問題近期日益引發關注,因為包括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逾20個國家相繼發布糧食出口禁止令,多國打響糧食保衛戰!如此一來,恐怕將招來另一波通膨壓力炸鍋。 烏克蘭日前警告,其糧食產量今年恐大幅下降50%。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23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全球經濟論壇上表示,隨著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範圍內人們對能否以合理價格購買食品的擔憂已經達到頂峰。

美國媒體Vox網站26日發文指出,在俄烏衝突之前,由於燃料和能源價格高企、氣候乾旱以及疫情的衝擊,食品價格已經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而現在多國正限制糧食出口,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全球飢餓問題。畢竟,保持貿易開放對緩解全球糧食危機至關重要。

此外,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農業發展部門代理主任奇卡瓦(Enock Chikava)表示,在對糧食價格造成的影響方面,氣候變化的作用其實更加顯著。眾所週知,農業生產的效益受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早在2007年即有研究發現,農作物產量的年際波動中,約有30%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如氣溫升高、水資源短缺、乾旱、洪水等因素。

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今年遭遇122年來的極端高溫天氣而影響糧食供應,就是個典型案例。

路透報導,今年2月,印度預計全年小麥產量可達創紀錄的1.11億噸。但受高溫天氣影響,這一立場很快改變。據路透引用的報告分析,印度今年小麥收成受高溫影響預計將減產6%。印度政府官員說,「根據政府2月發布的產量估計,我們原本可以輕鬆出口超過1200萬噸小麥,但現在看來將會減少出口。」

此外,法國氣象局表示,自4月11日以來,法國已創下連續37天破紀錄的高溫。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估計,從6月到8月,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的氣溫有超70%的可能性將遠高於往年平均水平,這將給歐洲地區農作物的種植與收穫帶來顯著風險。

除糧食作物減產,國內持續的高通膨壓力,也使得不少國家紛紛採取“保衛糧食”的緊急行動。

馬來西亞宣布將從6月1日起停止雞隻出口,因自身供應不足。在此之前,印度5月14日宣布小麥臨時出口禁令直接推高小麥價格。此前,印尼也一度發布棕櫚油的出口禁令。

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包括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內,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實施糧食的出口限制令,品類包括小麥、玉米、麵粉、西紅柿、植物油、豆類等。

IFPRI分析師格勞伯發布報告顯示,「隨著地區衝突的持續和糧食短缺,尤其是穀物和植物油的嚴重短缺,會導致更多國家轉向貿易限制。」

康奈爾大學研究食品安全的教授巴雷特表示,出口禁令不會帶來什麼好處,實施禁令的國家也不會持續很久,反倒只會給其他國家帶來連串負面的衝擊。

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印度小麥出口禁令一出,直接動搖國際市場,小麥價格5月16日達到允許範圍內最大漲幅,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基準小麥指數上漲5.9%。

此外,為遏制不斷飆升的汽油價格,美國、巴西等不少國家宣布擴大使用生物燃料。如美國環境保護署於4月29日發布緊急豁免,允許在美國各地銷售含有高達15%乙醇(E15)的汽油。

生物燃料油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目前主要以糧食為原料生產,可部分替代由石油製取的汽油和柴油。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乙醇生產國,美國2021年乙醇產量年增8%,約4500萬噸。按照1噸生物燃料乙醇大約需要3噸糧食原料進行推算,美國共消耗約1.35億噸糧食。約為澳洲一年糧食總產量的2.5倍。

此外,福斯新聞援引糧食專家觀點指出,缺乏化肥、供應鏈瓶頸等因素也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製造“前所未有的”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5月初發布《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地區衝突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去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人,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