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電攜手台苯啟動工業餘氫發電,年底首座2MW裝置容量完成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中興電(1513)在氫燃料電池默默耕耘15年,今日宣佈與台苯(1310)簽訂合作意向書,啟動工業餘氫發電。中興電董事長江義福指出,中興電將以粗氫提純系統、氫能發電系統、暨智慧微電網系統,結合台苯已產出的餘氫有效發電,順勢導入企業碳盤查及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雙方將共同建立新型商業模式,預計第一座2MW(百萬瓦)將於明年底前於台苯高雄廠內完成,以加速推動「2050 淨零碳排」。 江義福指出,與台苯簽約合作,中興電導入技術,台苯提供餘氫原料,兩家公司都不是以獲利為導向,預計第一座2MW將於明年底前完成,估計約4.8萬度電,目標2024年完成10座建置,建置成本25億元,最大裝置容量為20MW,而中興電優勢在於10座僅需要土地面積300坪,中興電技術需要的使用面積相較其他廠商更小。

餘氫發電是全球用氫發電最快速方式,氫能發展最完善國家為歐、美、日、韓、中國,但礙於土地成本取得最難,台苯這次提供土地,讓雙方可以發展工業餘氫發電。

台苯董事長林文淵指出,做工業餘氫發電不會賺錢,是希望能節能減碳,往更好綠能方向走,台苯氫能每年全產可達9600多萬立方公尺,雙方合作後將建置第一座發電站,未來持續堆疊,目標能完成10座發電站、年產9000多萬度電。

林文淵表示,台灣用電大戶其實政府補貼不少,台電一年賠超過千億元,中油也是,便宜能源時代已經過去,全世界能源已經耗得差不多。

江義福指出,「氫能」是終極能源,應用場景很多,發展空間廣闊,已躍為實現「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關鍵路徑,為先進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能科技,各國的氫能產業政策也已競相出爐。

國發會2022年3月30日公布「2050 年淨零碳排路徑圖」,提出氫能上看9至12%,且經濟部已成立氫能推動小組,擴展各領域氫能使用,氫能應用聚焦三大範疇,包括工業(鋼鐵/石化等)、移動載具、發電等。

燃料電池發電以PEM甲醇重組產氫系統產品為市場主流,由三個子系統包括燃料供給、燃料處理、發電所組成,目前以5kW、10kW 為標準產品,屬緊急備援電力,應用於通訊基地台、醫院等,亦可串聯為MW級發電,為備載或基載。因95%為石化燃料而歸類為灰氫,但經由CCUS(碳捕捉、封存、再利用),將可提升為「藍氫」。

台灣苯乙烯工業為國內工業製程產出最大量餘氫之,目前90%以上做為鍋爐,若能轉用為餘氫發電,發電功率可達10MW 以上,既可減碳符合企業ESG準則,又可解決5000kW以上用電大戶須裝設10%再生能源之需求。

江義福指出,中興電在氫能源領域已默默持續耕耘15年,且在經濟部技術處A+計畫加持下,從甲醇重組製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貨櫃分散型加氫站、低功率載具動力模組到微電網整合,擁有從研發、製造、銷售、服務 等完整的技術與團隊,更有完整的專利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