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海運業紓困,陽明、長榮符合資格

【時報-台北電】行政院核定的海運業獎勵與紓困辦法,但600億貸款僅限連續四季虧損的國輪公司才可申請,在上市櫃企業中,僅陽明 (2609) 、長榮 (2603) 、四維航業 (5608) 符合條件。其中陽明、長榮關係我國國際運輸極鉅,陽明海運在過去四季,累計虧損已達168.26億元,長榮也虧損89.14億元。

散裝業者部分,四維航過去四季累計虧損8.28億元,益航也虧損14.44億元,但益航目前已經沒有國輪,不在政府照顧範圍。

陽明累計今年前三季虧損已逾134億,最近期財報發布之際,宣布高階主管減薪三至五成、減資53.27%的財務改善計畫,其狀況危急程度引起政府對海運業經營困境的高度重視。

今年8月底,全球第七大、韓國第一大貨櫃船公司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在全球海運市場引起的波瀾與善後問題,對其他海運國家來說,是一場血淋淋的經驗。雖然韓進一家的犧牲,讓今年3月曾經創下歷史新低的貨櫃船運市場,意外從9月起運價回復到獲利水平之上,但從船噸供給與貨噸成長來看,市場想要真正好轉,估計至少還要1年。市場的危機還包括業界龍頭丹麥馬士基、法國達飛、地中海航運等,是否再度掀起削價淘汰戰?另,景氣復甦速度也有待觀察。

幸好台灣海運界基礎良好,雖然散裝船運市場自2009年後每況愈下,今年2月市場運價創歷史新低,但因之前在2003到2008年散裝船運市場歷經5年大榮景,期間市場運價屢創歷史新高,加上我國航商多採取長約策略,手上的長約讓多數公司延續獲利期,一直到去年都還享有獲利,多家公司至今都還擁有高額未分配盈餘,讓政府相當省心。

只是海運不景氣拖久了,部分船公司不免產生財務危機,目前散裝船公司手上的長約幾乎已結束,如果明年市場運價沒能回到獲利水平之上,多數公司會開始出現虧損,政府這次提出的獎勵與紓困方案為期2年,預期未來還是有部分散裝船公司用得上。(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